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六大高效学习方法
来源: 网络 作者: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知识难度加深,知识点增多,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高中历史,我们要了解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区别、尽快适应高中历史的课程、掌握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下面是高中历史六大高效学习方法,希望各位高中生能从中找到学习技巧。
高中历史与初中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其实,高中历史课所接触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初中并没有太大不同,真正不同的其实是我们换了一个认识历史的方式。在初中阶段,我们按照由古到今的编年史顺序依次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相对独立,为的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历史素养这方面的培养只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高中历史课的编排就完全面貌一新了。高中历史课本每一册分别归纳梳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每个专题内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交融,甚至很多时候将历史事件进行中外对比,这样的意图是让同学们不仅了解历史事件,更能清晰的体会到历史背后的规律性,给同学们带来启发,从而逐步提高历史素养。
进入高中我们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由于学习模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对历史的把握就不能仍旧仅限于事件层面。我们应从一条最大的主线出发,把所有知识点都融进这一体系框架之内,然后细思这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异同点。这样为我们对历史的整体把握非常有帮助。比如政治发展史,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从商周分封制、秦汉中央集权制直到明清君主专制逐渐瓦解这样一条主线。在其中尽量更多地穿插如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关系、官吏选拔任用制度、中央机构组成等知识点。这样,一个完整的专题内容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了这样的梳理,我们不但会觉得历史有趣、易懂,做题时也会对题目有非常深刻的把握。
学好历史都有哪些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各位考生会发现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考生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小编的观点是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 现它们太重要了。
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精华哥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 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历年历届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教益的东西。
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会发现考生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史实问题通常就要考各位的记忆来实现,比如说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最重要是对学习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简单,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说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你会发现,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各位考生在答大题时就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6.宏观地学习历史,心中搭建一幅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广大考生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当然有!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高中历史与初中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其实,高中历史课所接触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初中并没有太大不同,真正不同的其实是我们换了一个认识历史的方式。在初中阶段,我们按照由古到今的编年史顺序依次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相对独立,为的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历史素养这方面的培养只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高中历史课的编排就完全面貌一新了。高中历史课本每一册分别归纳梳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每个专题内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交融,甚至很多时候将历史事件进行中外对比,这样的意图是让同学们不仅了解历史事件,更能清晰的体会到历史背后的规律性,给同学们带来启发,从而逐步提高历史素养。
进入高中我们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由于学习模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对历史的把握就不能仍旧仅限于事件层面。我们应从一条最大的主线出发,把所有知识点都融进这一体系框架之内,然后细思这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异同点。这样为我们对历史的整体把握非常有帮助。比如政治发展史,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从商周分封制、秦汉中央集权制直到明清君主专制逐渐瓦解这样一条主线。在其中尽量更多地穿插如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关系、官吏选拔任用制度、中央机构组成等知识点。这样,一个完整的专题内容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了这样的梳理,我们不但会觉得历史有趣、易懂,做题时也会对题目有非常深刻的把握。
学好历史都有哪些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各位考生会发现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考生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小编的观点是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 现它们太重要了。
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精华哥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 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历年历届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教益的东西。
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会发现考生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史实问题通常就要考各位的记忆来实现,比如说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最重要是对学习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简单,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说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你会发现,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各位考生在答大题时就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6.宏观地学习历史,心中搭建一幅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广大考生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当然有!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