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据书信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_文明祭扫活动倡议书

来源: 网络 作者:
  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为了让周围多一分安全,为了让文明继续,下面我们整理了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希望大家今年能文明祭祀、绿色祭祀。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1

  1.过一个健康的清明节。积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参加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迎春健身,陶冶情操,培育科学健康的节日生活方式。

  2.过一个节俭的清明节。积极弘扬庄重、简朴过清明的良好传统,倡导“简祭”、“薄祭”和“居家祭奠”、“网上祭奠”、“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新的祭奠形式,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使清明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

  3.过一个绿色的清明节。积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通过植树、种草、献花和诗赋、写祭文、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托哀思,共同保护清洁卫生、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清洁明净于清明节。

  4.过一个平安的清明节。积极确立安全和谐的意识,倡导平安出行、文明祭扫,遵守治安管理秩序,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路线,不违规用火,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节日环境。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2

  市民朋友们:

  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是祭奠逝者、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又是承传家风、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的有利时机。为切实落实好中央、国家部委、省和市一系列文件精神,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新风尚,在2017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以爱国教育的方式祭祀。突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积极参与为革命先烈扫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爱国诗词朗诵会、“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党员干部争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导者,把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和对亲人的思念,化为爱祖国、爱家乡的浓厚情感,化作岗位做贡献、社会做奉献的实际行动,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二、以生态文明的方式祭祀。人人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崇尚科学,摒弃鄙俗陋习的祭奠方式。提倡采用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安葬方式,提倡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及放飞思念等多样式、现代式祭扫活动,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殡葬文化。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三、以节约俭朴的方式祭祀。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弘扬厚养薄葬新风,坚持从俭办丧,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深埋、骨灰寄存等节地生态葬法,自觉抵制迷信低俗、奢侈浪费等不良丧葬风气,不乱埋乱葬,不搞铺张浪费,不修大墓、豪华墓。党员干部带头文明治丧,简办丧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殡仪馆或指定的地点集中办理丧事活动,不在城区乱搭灵棚、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播放哀乐、沿街抛洒纸钱。

  四、以安全平和的方式祭祀。清明期间,人流、车流量大,群众祭扫集中。广大干部群众应科学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避开高峰日,错开时段,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听从民政、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人员安排,共度平安清明。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xx精神,用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的实际行动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文明新风,为xx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和第三次创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在春的怀抱中,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发愤学习,立志成才。

  在这一天,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那些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他们英雄的壮举已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齐聚烈士纪念碑前,阳光下纪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战士仿佛正引领着我们向远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民族过去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还是要让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在缅怀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各地正在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奠方式,那些封建迷信的祭奠陋习正在逐渐消退,我们要以一种文明环保的方式,纪念那些革命烈士与亲人。

  大家可以同家长一起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国家为清明祭祀设定了法定假日,说明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

  大家可利用这次清明节祭祀活动,走进广阔大自然,亲切拥抱大自然,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勇于探索,一定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去用心感受阳光的柔媚、清风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清明节,也有一定的规矩,而我们又该如何过清明节呢?

  首先可以追思过清明。我们可还记得,在西安这片土地,有多少英雄的灵魂在静默,有多少先烈的英风在飘荡。我们倡议,通过开展“唱红歌、祭英烈”的方式,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抒壮志活动,颂扬先烈精神,陶冶情操,培育健康科学的节日生活方式。

  再者是节俭过清明。送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栽上一棵绿树,表达缅怀;点上一首歌曲,吐露真情;留下一段祭文,书写思念……我们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老人逝去时丧事简单处理。

  而主题是绿色过清明。清明节又名“踏青节”,除祭奠先人外,还有一些放风筝、荡秋千、春游等习俗。在祭奠先人、外出踏青时,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减少鞭炮燃放、焚香烧纸,不抛撒冥币,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采摘花草,共同保持清洁卫生,共同维护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

  同学们,请把对国家的报效之情;对先人的报答之意;对亲人的感激之心;用你们文明的行为表达出来吧!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文明行为都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共同营造一个文明的城市,创建一个绿色的家园吧!

  谢谢大家!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4

  广大市民朋友们: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寻根祭祖的传统节日,今年4月27日又恰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60周年纪念日,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唱响新时期殡葬改革的主旋律,推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特向全市人民倡议开展文明祭祀,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弘扬文明新风。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自觉破除焚烧香烛纸钱、燃放鞭炮烟花等陈规陋习,大力推广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二、树立公德意识,崇尚尊老传统美德。在祭祀过程中不乱扔垃圾,不毁林毁地,不污染空气河流,自觉维护环境的优美、整洁和祭祀的安全。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对在世老人要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去先祖,要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

  三、党员干部带头,带动社会文明祭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要求,发挥党员干部在遗体火化、生态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祀方面的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四、节地生态安葬,培育现代殡葬文化。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推行骨灰存放、树葬、海葬、深埋等节地生态葬法,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更好的保障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要从节约环保、节俭办丧事出发,引导群众把对逝者的缅怀从注重物质载体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五、倡导安全祭祀,摒弃不安全的祭祀方式。要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不在山头、林地、墓地烧纸焚香、燃放鞭炮,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广大市民应科学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避开高峰日,错开时段,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树新风。让我们用文明行动扮靓文明城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绿色、开放新渭南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5

  代化周边各位黄氏宗亲、宗贤:

  在党中央国务院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之时、国家正值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之际,为了传承和弘扬我江夏黄姓历史文化,世界黄氏大会(简称世黄会)已经成功胜利召开了11届33次恳亲大会。

  在世黄会的精神指引下,贵州省江夏文化研究会暨贵州省黄氏宗亲会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于20XX年正月十六在省城贵阳南翔酒店二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与会人员59人),贵州省江夏文化研究会暨贵州省黄氏宗亲会筹备会第二次会议于20XX年正月十一在贵阳市嘉华大酒店四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与会116人,共收到捐款102600元。会上,筹委会会长、遵义地区行署调研员黄天俊对20XX年工作作了细致的周密的部署,特别是希望全省各支各系宗亲在20XX年清明节能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祖庆典活动,并将活动资料上报总会或上传到贵州黄氏宗亲网站。

  为此,决定于20XX年清明节在代化镇松稍举行代化周边黄氏宗亲大型扫墓庆典仪式,特发出此倡议。望各位宗亲、宗贤群策、群力、群资办好此次庆典活动,你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将载入黄氏伟大而又光辉的历史史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上一篇:清明文明祭扫活动倡议书_文明祭祀倡议书5篇
    下一篇:学生绿色出行倡议书五篇

    Copyright © 2024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