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_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来源: 网络 作者: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王亚平成为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在轨为大家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1】

  认真观看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相信大家被航天员王亚平体现出来的航天“巾帼力量”所震撼,我们要从天宫课堂中,汲取奋斗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执笔绘就“奋斗长卷”。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逐梦的力量。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奉献的幸福。巾帼不让须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学习的快乐。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

  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2】

  2021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时隔1个月,天和核心舱又迎来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半年。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职业自信。航天员王亚平曾写给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陆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太空的底气!”航天之路虽然遍布荆棘与泪水,航天人的梦想与信念却一直坚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坚守和付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背后是航天强国的科技自信。从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几十年来,我国航天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天宫课堂”背后是大国的担当自信。一切离不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14亿中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中国人来到太空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付出与坚持,更是一个民族跨越千年的苦尽甘来、厚积薄发。

  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3】

  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荣耀归来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升空,中国人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又将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圆梦九天”再立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千年等一回。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司南、孔明灯,我们从飞天梦中看到了浪漫瑰丽的想象,也经历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对梦想的坚守,也是我们对梦想艰苦奋斗的初心。从浪漫的想象到朴素的探索工具,是中国人丈量梦想的脚步,是中国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它是探索发现新事物的眼睛;一个民族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它是想象转化为成果的唯一途径。

  星河滚滚入梦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把感性浪漫升华为科学实践的民族,从“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到“嫦娥三号”驶抵月球表面;从“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极富感情色彩的诗句中,我们找到了对飞天梦充满诗意与浪漫的表达,从一件件大国重器的问世中,我们找到了代际间的精神传承与接续奋斗,那是航天精神中的浪漫延续。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从巾帼不让须眉的王亚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精神;从频繁调动重新清零、从头开始的叶关富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从为国家需求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领域完成多项首创工作的王希季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攻关的探索精神;从胸怀祖国,放弃国外优渥待遇,突破重重困难,登上归国航船的钱学森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奉献的无私精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学家脚步不歇,不畏艰难,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他们凭借着对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一以贯之,一路闯关夺碍,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坚守中,将科学的“荒漠”变“绿洲”,创造出航天事业的累累硕果,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传唱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还将继续鼓舞和推动更多中国人迈入探索太空的大门。

  涓涓不绝,流为江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一部中国人的“飞天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唯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能浇灌出“浪漫的果实”,才能在勇攀高峰中越走越远。我们要从“航天精神”中堪破“浪漫”的终极奥义,磨炼一往无前的勇气,汲取苦战能过关的决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4】

  8年前,王亚平在太空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在“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话语中,让无数个孩子从此喜欢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师”再次出征,您说愿意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去开启新的探索。心潮澎湃之余,应当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用青春热血点亮奋斗征程。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心追逐远大理想。在那个一枚铁钉、一根火柴都需要依赖进口的年代,如果有人说中国人将来可以遨游太空,在天上“过年”,一定会被当成痴人说梦。从“神一”到“神十三”,从“天问”到“天和”,中国航天从零开始,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向苍穹出发,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显著成就。“最美航天员”王亚平出征前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触摸到它。正是因为中国人民“不信邪”,我们才先后甩掉了“东亚病夫”“中国贫油”等一个个标签,让“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全面小康梦”一个个成为现实。鸟儿就该向往天空,树木就该向阳生长。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应该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让逐梦之舟突破陈旧思想的藩篱,驶向未来的星辰大海。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砥砺实干真功。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用《诗》这个部分向我们展示了“长征一号”火箭研发的艰辛,当年为精准控制固体火箭的推力,章子怡饰演的火药雕刻师需要以不超过两张A4纸厚度的误差,手工修正燃料箱中固体燃料的形状,刀具一旦与金属摩擦产生火花,固体燃料就会被瞬间引爆。可以想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一代到四代的发展过程中,前辈们究竟克服了多少科研和技术难题,又凝聚着多少航天人的鲜血和汗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任何伟大成就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想着“绕路”“躺平”的人,必定无法成为栋梁之才。年轻干部应当培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在艰苦地区、吃劲岗位上为意志“淬火”,在与顽症痼疾的较真碰硬中为能力“开刃”,将干事创业的“金刚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以“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初心擦亮公仆底色。经过层层筛选首批入选航天员的邓清明,23年间作为“备份”与“主份”一起进行过无数次同等强度的艰苦训练,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国之大者”作了最好的注解。从“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的雷锋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的张文宏,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挺在最前,任何时候都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火热的初心温暖“人民的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轻干部不要自我感觉学历高、能力强就显得十分“高冷”,而要想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任何时候都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为民理念、站稳人民立场,以真挚的为民情怀擦亮公仆底色,当老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5】

  通过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让我们明白了努力追逐梦想的意义,航天员们坚信无惧挑战,奋勇向前,实现梦想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从一次次中国航天梦的实现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感悟伟大的中国力量。

  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中涵养一股韧劲。航天员训练时需要承受8个G的抗压,经受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大地测量队员足迹踏遍天涯海角、高山荒漠,纵使面对“生命禁区”也眉头不皱一下。天大地大,使命和任务最大,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吃不下的苦,就没有打不下的山头。

  从“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中涵养一股拼劲。作为国之重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来没有“救世主”,没有外人现成的技术资料和全面帮助可供使用,靠的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拼劲。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也正因此,我们牢牢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但任何困难吓不倒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的不屈意志和如磐决心。航天人每一次夜以继日的攻关、每一次不眠不休的演练、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冲锋,背后都是一颗对党绝对忠诚、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别离,每一次开启星辰大海的探索,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点滴进步。

  更多关于【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2021《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5篇精选)
  2021精彩的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5篇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作文
  2021年观看太空授课观后感
  2021年观看太空授课观后感
  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作文精选1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上一篇: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作文精选15篇
    下一篇:给航天员王亚平一封信_致王亚平老师一封信

    Copyright © 2024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